含氮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及现象-南昌四月梵医药科技有限公司

Website Home

酸与碱为什么酸或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;

酸或碱的水溶液,如盐酸、硫酸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导电,这说明这些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,例如HCl在水中解离出H+和Cl-,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H+和SO42-!

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+和OH-,Ca(OH)2在水中会解离出Ca2+和OH-。

我们看到酸都能解离出H+,而碱都能解离出OH-,也就是说虽然有不同的酸或碱,但其溶液中都包含相同的成分H+或OH-,所以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;

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?

不是?

因为中和反应的定义是“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”;

除了酸和碱作用能生成盐和水外,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我们还学到过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,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(2NaOH+CO2=Na2CO3+H2O)。

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(CaO+2HCl=CaCl2+H2O)等,但这些都不是中和反应?

值小于7、等于7、大于7的溶液加水稀释,其pH值将分别出现怎样的变化。

pH值小于7的溶液是酸性溶液,若加水稀释,溶液会变稀,浓度变小,溶液的酸性随之减弱,pH值会增大,但不会超过7,只会无限接近于7;

pH值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,同理pH值会减小,但不会超过7,只会无限接近于7。

pH值等于7的溶液,显中性,稀释后还是中性溶液,所以其pH不变,还是等于7。

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遇到氢氧化铁会变色吗;

不会。

酸碱指示剂只有遇到酸溶液或碱溶液时才会改变颜色。

大多数的酸都是溶于水的,而碱则不同,只有少数碱是能够溶于水的,如:氢氧化钾(KOH)、氢氧化钠(NaOH)、氢氧化钡〔Ba(OH)2)和氢氧化钙〔Ca(OH)2〕?

当石蕊和酚酞遇到它们的水溶液时会变色,而氢氧化铁〔Fe(OH)3〕等是不能溶于水的碱,所以石蕊和酚酞不会变色?

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和浓盐酸,为什么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。

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,长期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水分,溶剂质量增加,溶液质量增加,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。

浓盐酸有挥发性,易挥发出溶质,溶质的质量减少,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;

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,能否将试纸用水润湿?

不能。

润湿后相当于将溶液稀释了,酸性和碱性都减弱了!

润湿后测定的酸性溶液的pH值比实际溶液的pH值偏大,而碱性溶液的pH值比实际溶液的pH值偏小;

“酸溶液”和“酸性溶液”,“碱溶液”和“碱性溶液”是一回事吗!

酸溶液仅指溶质为酸的溶液,一定属于酸性溶液;

如盐酸、硫酸?

但某些盐类化合物的溶液如NaHSO4也显酸性,却不属于酸溶液!

碱溶液指可溶碱的溶液(KOH、NaOH、Ca(OH)2、Ba(OH)2、NH3·H2O),一定属于碱性溶液?

但某些盐类化合物的溶液如Na2CO3溶液也显碱性,却不属于碱溶液!

我们平日所说的调味品盐与化学上的盐是一回事吗?

我们平日所用的厨房调味品盐指的是食盐,也就是氯化钠(NaCl),而化学上所指的盐是一类化合物的名称,就像酸、碱一样,这类化合物在水中都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,像氯化钙(CaCl2)、碳酸钠(Na2CO3)、硫酸钾(K2SO4)等都属于盐类物质;

如何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恰好完全进行。

我们可以利用指示剂来完成,在烧杯中加入约10ml氢氧化钠溶液,滴入2~3滴酚酞溶液;

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,并边滴边不断搅拌溶液,至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为止,此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。

为什么将氢氧化钠固体、生石灰密封保存;

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,发生如下反应CO2+2NaOH=Na2CO3+H2O,会潮解、变质。

同样生石灰会有如下反应CaO+H2O=Ca(OH)2,CO2+Ca(OH)2=CaCO3↓+H2O而变质,所以二者都需要密封保存!

金刚石、石墨和C60一、碳的单质碳的单质包括金刚石、石墨和C60,这三者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三者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: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、金刚石:1)物性:a、无色透明、正八面体形的固体b、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c、不导电2)a、作钻头b、玻璃刀c、装饰品2、石墨:1)物性:a、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磷片状固体b、很软,有滑腻感c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)用途:a、作电极b、润滑剂c、铅笔芯3、C601)结构:形似足球2)性质:稳定3)用途:应用于科学材料,超导体等二、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物质有:木炭、焦炭、活性炭、炭黑1、木炭:1)结构:疏松多孔,有效表面积大2)性质:具有吸附性——可吸附色素和有异味的气体(属物理变化)2、活性炭1)性质:具有吸附性(比木炭强)2)用途a、用于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b、用于制糖工业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;

性质决定用途。

物质的用途反映性质。

性质反映结构。

三、碳的化学性质1、在常温下,碳的化学性质是稳定的(即不活泼)2、碳能与氧气反应——可燃性3、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——还原性物质的溶解性1、盐的溶解性含有钾、钠、硝酸根、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,其他都溶于水;

含SO42-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,其他都溶于水。

含CO32-的物质只有K2CO3、Na2CO3、(NH4)2CO3溶于水,其他都不溶于水2、碱的溶解性溶于水的碱有:氢氧化钡、氢氧化钾、氢氧化钙、氢氧化钠和氨水,其他碱不溶于水。

难溶性碱中Fe(OH)3是红褐色沉淀,Cu(OH)2是蓝色沉淀,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。

(包括Fe(OH)2)注意: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,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。

如:Mg(OH)2CaCO3BaCO3Ag2CO3等3、酸的溶解性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,(酸性氧化物+水→酸)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,能溶的有:氧化钡、氧化钾、氧化钙、氧化钠(碱性氧化物+水→碱)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、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、结构、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;

2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: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。

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、发光、变色、放出气体、生成沉淀等现象;

3、物理性质——状态、气味、熔点、沸点、硬度、密度、延展性、溶解性、挥发性、导电性、吸附性等。

4、化学性质——氧化性、还原性、金属活动性、活泼性、稳定性、腐蚀性、毒性等!

5、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,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,②管口出现小水滴,③石灰水变浑浊。

6、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、制火药、烧瓷器,发明很早,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。

酸碱盐性质之酸的通性酸的组成——氢离子+酸根离子(1)跟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(2)酸的PH(3)跟(H)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酸+金属==盐+氢气例:2HCl+Fe=FeCl2+H2↑(4)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+碱性(金属)氧化物—→盐+水例:3H2SO4+Fe2O3=Fe2(SO4)3+3H2O(5)跟某些盐反应酸+碳酸盐==盐+水酸+盐—→新酸+新盐例:H2SO4+BaCl2=2HCl+BaSO4↓(6)跟碱起中和反应酸+碱—→盐+水例:2HCl+Cu(OH)2=CuCl2+2H2Ofecuso4=feso4cu出现红色沉淀,蓝色溶液变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,并伴随耀眼的光芒,有熔融物产生2Al+Fe2O3=高温=2Fe+Al2O3你具体说一下,是哪个氧化还原反应呀。

2Na+2H2O===2NaOH+H2现象:反应剧烈,有气泡产生,金属球在液体中浮动(受气体推动)?